新高考在3+1+2的模式下,全国统一考试科目(语文、数学、外语)和首选科目(物理、历史)都是按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的,而选择的2门科目(生物、政治、地理、化学选2门)是按等级赋分后再计入考生总成绩。
1、新高考“3+3”模式
在3+3模式下,语文、数学、外语是按照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,而选择的3门科目(生物学、物理、历史、政治、地理、化学选择3门)是按照等级赋分后再计入考生总成绩。
2、新高考“3+1+2”模式
在3+1+2的模式下,全国统一考试科目(语文、数学、外语)和首选科目(物理、历史)都是按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的,而选择的2门科目(生物、政治、地理、化学选2门)是按等级赋分后再计入考生总成绩。
赋分和原始分都重要,两者各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。原始分直接反映了学生在考试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,而赋分则是在原始分的基础上,根据考试难度和考生整体表现进行调整后得出的分数,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。
在新高考中,赋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因为它能够反映出考试难度和考生整体表现,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。原始分数和赋分都是决定新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。原始分体现实际学习能力,赋分反映相对竞争力。想要取得好成绩,需要同时提升原始分和赋分。
然而,赋分制也存在一些争议。例如,它降低了考生的区分度,使得最顶尖的学生可能因为赋分制的特性而被淹没在大量考生中,这可能对最优秀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。此外,赋分制的逻辑性或科学性也值得商榷,因为从原始分排序中导出的赋分进行加总可能存在逻辑问题。
总的来说,赋分和原始分各有其优缺点,重要的是理解它们在新高考中的角色和作用,以便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考试。
赋分公式为R/r=(A-T)/(T-a),经过计算,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。
高考赋分制计算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计分办法,主要是在实行“3+1+2”模式高考的省份中使用这一赋分办法。包含3个步骤:
1.确定赋分区间。将每个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,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,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出A、B、C、D、E五个等级,对应的分数区间分别为100~86、85~71、70~56、55~41、40~30。
2.确定原始分数区间。与赋分区间相对应,以每个科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得分来确定原始分数区间。
3.利用公式进行计算。设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为R,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为r,赋分区间最大值为A,最小值为a,赋分成绩为未知数T,其余均为已知数。赋分公式为R/r=(A-T)/(T-a),经过计算,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