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高考地区填报规则:每批次可填报45-96个志愿,每个志愿对应1个专业+1所院校;老高考地区填报规则:每批次可填报4-6个院校,每个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及选择是否服从调剂,具体来看一下!
一、传统高考省份的填报规则
传统高考(分文理科)省份通常设置平行志愿,本科批次一般允许填报5-10个学校志愿。例如河南本科一批可填6个学校,每个学校可选5个专业;安徽本科一批可填6个学校,每个学校设6个专业志愿。专科批次填报数量与本科类似,部分省份如四川专科批可填9个学校。
二、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特殊模式
院校+专业组模式(江苏、湖北等)
每个院校专业组视为独立志愿,本科批通常可填40-45个组。如江苏普通本科批设40个院校专业组,每个组内可选6个专业,允许专业调剂。
专业(类)+院校模式(浙江、山东等)
以单个专业为志愿单位,浙江实行80个平行志愿,山东常规批可填96个志愿。此类模式无专业调剂选项,直接投档到具体专业。三、特殊批次的数量差异
提前批次的填报数量普遍较少,如军事类、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,多数省份仅允许填1-3个学校。艺术类、体育类志愿通常单独设置,本科批可填8-10个学校,采用“顺序+平行”混合模式。
院校层级划分法
冲刺院校:录取位次比自身排名高10%-15%
稳妥院校:录取位次与自身排名±5%匹配
保底院校:录取位次低于自身排名15%-20%
建议每个批次填报6-8所院校,形成“橄榄形”结构。
专业筛选维度
学科评估等级(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排名)
国家级特色专业/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
就业率、保研率、转专业政策(如部分高校允许前10%学生转专业)
地域组合技巧
避免全部填报“超热门城市”(如北京、上海),可搭配“新一线城市”(成都、武汉)院校提高录取概率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985院校(如兰州大学)常有分数“洼地”。